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出现“骨转移” 核医学检查让骨肿瘤“无处可逃”

点击数:741│更新时间:2018-02-08 12:28:05│【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导语
     2018年2月1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工作总结会上,核医学科获得了优秀新技术奖第一名、复旦大学专科声誉排行榜进榜科室奖、核医学与分子影像省级重点实验室、中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多科室等多项荣誉。为此,记者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核医学科进行了采访



     当原本只在科幻片中出现的全身骨骼透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骨骼检查中,很少有人知道,这种现象得益于核医学技术。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核医学检查“SPECT/CT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怎样成为肿瘤疾病骨转移的“照妖镜”。 


    “近年来,全世界范围内各种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发病率都在逐年增高,这些恶性肿瘤像妖魔一样侵犯患者身体的各个器官,骨骼是多种常见肿瘤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之一,有些肿瘤早期、晚期都可发生骨转移,但有些肿瘤只是晚期发生骨转移,在临床工作中,还有些原发性病灶未发现,但出现骨转移的也不少。”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黄占文副教授说,很多肿瘤患者都想通过手术直接切除肿瘤,但通过全身骨显像检查后发现了骨转移,改变了临床分期,之后改换治疗方案的并不少见。另外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还会遇到通过做其他检查时发现骨骼病变,然后进一步做全身骨显像明确诊断。 

 


    黄占文介绍,目前临床上用于评估肿瘤的检查有很多手段,主要包括各种实验室检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查及多种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超声、CT、MRI等,各种检查所起到的作用不同,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检查手段。

    “对于骨肿瘤患者就是通过SPECT/CT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定位隐藏在人体骨骼内被恶性肿瘤侵犯的骨组织,也就是说通过全身骨显像从人体206块骨头中找出骨肿瘤和它的藏身之处。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是核医学显像检查中应用频率最高的诊断骨转移的一个重要影像检查手段,不仅显示骨骼的形态同时能反映骨骼和病变的局部血流及功能代谢情况,有很高的灵敏性和独到的优势,可以较X线、CT等更早探查到骨转移灶,同时还可以发现一些隐匿性骨骼病变。”

    黄占文表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目前已成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或其他治疗前后的常规检查项目,是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 

  
     2017年9月,核医学科成功申领 《放射性药品使用Ⅳ类许可证》


      “上个月,有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当时是以咳嗽、咯血收入院,CT检查显示有肺部占位。打算择期手术,术前医生建议做核医学SPEC/CT骨显像明确有无骨转移,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显示,全身多处肋骨无机盐代谢旺盛,结合同机CT所见,考虑多发骨转移。临床医生根据骨显像结果选择放弃手术,从而改变了治疗方案。”黄占文表示,对于一些市民仍谈“核”色变,对相关检查心存疑虑。 

    “其实,核医学的‘真实本领’远比它生涩的名字来得容易理解。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放射性药物的特殊性能,对人体多种疾病进行无创、安全有效地靶向诊断和治疗。”

     黄占文表示,核医学的各项检查对人体的影响微乎其微,几乎可以不计,远远小于其带给患者的好处。而随着核医学技术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放射性药物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将有更多患者受益。 (路霞、刘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