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62岁男子心跳停止,大邑县人民医院多科室协作让患者转危为安

点击数:239│更新时间:2023-04-27 11:44:44│【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急性心梗,即急性心肌梗死,指供血心脏的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心肌因缺乏血氧供应出现坏死,使心脏功能受损的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病症。

    心脏的供血通道由三支动脉血管组成,分别为左冠状动脉的前降支、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这三条血管分布在心脏表面,一刻不停地为心脏供给血氧,保证心脏维持正常的功能循环。

     其中,左主干是前降支和回旋支的共同开口,为约75%的左心室心肌供血。未治疗的左主干病变预后较差,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达90%以上,不规范的介入治疗也将给患者带来非常不利的临床结局。

62岁张叔叔左主干次全闭塞

     今年4月,大邑南街62岁的张叔叔和家人一起准备外出旅游,坐三轮车去赶车的路上,突发胸闷、呼吸困难,随后意识丧失,家人连忙拨打了120。我院急诊医学科医生到现场发现张叔叔心跳已经停止,叹气样呼吸,双侧瞳孔散大,立即予以心肺复苏术等抢救措施,心肺复苏成功后通过绿色通道收入ICU进行生命支持,心内科急会诊准备行介入手术。ICU医生正在为张叔叔做心电图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张叔叔病情急剧变化,通过大家的努力抢救成功后送入介入室行冠脉造影术提示左主干次全闭塞,造影后立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左主干支架植入术。

    手术结束后,张叔叔在医护人员护送下带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回ICU继续密切观察和治疗。经过ICU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营养支持、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调脂、抗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后,张叔叔病情稳定转心内科病房继续进行抗血小板、调脂对症等治疗和专科护理。

(即将出院的张叔叔为医生们点赞,感谢他们的救治)

     经过医院急诊医学科、ICU、介入室、内科第四病区(心内科、免疫医学科)的团结协作和科学应救治,张叔叔最终顺利出院。

(张叔叔及家人与医院救治团队合影)

      急诊医学科副主任陈冬林:这类疾病的致死致残率极高,尽早拨打“120”急救电话,对心跳骤停的患者立即在现场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步骤。

     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琪:这类疾病的病情极度凶险,许多患者可能没有机会到达医院,能及时得到救治、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手术的,只是其中小部分,每一个存活下来的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都是极其幸运的。

    内科第四病区(心内科、免疫医学科)主任王承丰:左主干闭塞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仍可能要面对开通后心肌坏死、顿抑、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问题,能不能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拉回来并不仅仅是手术能够完全决定的,术后治疗和患者自身情况也很重要。

     内科第四病区(心内科、免疫医学科)副主任王杉温馨提示,心梗预防很重要,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1.戒烟限酒,改善不良生活习惯。2.健康饮食,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免疫力。3.规律作息,适当地缓解压力。4.关注天气,做好防寒保暖。5.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急危重症,致死、致残率高。作为县域心血管疾病诊治“排头兵”,大邑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成立近6年以来,在县卫健局等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建立和完善了规范的县域胸痛救治流程,逐步优化了县域胸痛协同救治体系,多学科的相互密切配合,有效提升了县域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为进一步全面提升救治成功率,医院胸痛中心还将继续全速推进发展脚步,在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新视野、新技术、新研究持续保持学科先进性,为县域群众提供具有温度的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医疗服务。(刘将伟、医师报陈远航)


延伸阅读:

本文合作及审核医生:

    陈冬林 副主任医师 大邑县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四川省医师协会急诊分会理事,成都市120院前急救管理中心(站)理事,成都市医师协会急诊专委会委员,成都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大邑县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业务主任,大邑县卫生健康局健康素养讲师团特聘讲师,从事急诊急救专业10余年,发表急诊急救专业论文数篇,擅长各种急危重症病患救治、危重创伤抢救、心肺脑复苏、灾害医学救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曾参与多次灾害、公共事件救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