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精神卫生

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课堂重塑家校共育新范式

点击数:25│更新时间:2025-04-29 10:14:47│【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2025年4月21日下午,夹江县第二小学第二期“家长课堂”如期举行。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专家张星杰以《儿童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为主题,为学校部分家长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心理健康讲座,家长们反响强烈。活动通过知识普及、案例剖析与互动实践,推动家庭教育从传统的“单向输出”转向“双向对话”,为家校协同育人探索出新路径。


专业引领:从焦虑到科学认知的转变

     作为"海棠心悦·健心行动"专家团队的骨干,张星杰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系统解析了多动症、孤独症、抑郁焦虑等儿童心理问题的症状与干预策略。他特别强调,心理问题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静待花开”——“家长过度焦虑本身可能成为孩子心理问题的诱因”,张老师通过真实案例呼吁家长以科学态度看待孩子的行为,避免简单归因于“不听话”或“懒惰”。活动现场上家长频频点头认可,多名家长在会后主动咨询孩子的具体表现,张老师逐一分析并给予建议,缓解了家长的紧张情绪。


沉浸式参与:家庭作业引发家长“角色互换”


     为深化学习效果,夹江县第二小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王智容创新设计“家庭作业”——《二小家长对儿童心理问题的浅谈》,要求家长三天内完成。这一设计模拟学生日常作业场景,让家长亲身体验孩子的学习心理。目前,已有40余份作业提交,内容涵盖反思、实践计划与情感共鸣。

     五年级家长刘雨彤妈妈在作业中坦言:“孩子拖拉、顶嘴曾让我心力交瘁,现在明白这些行为可能是心理需求的信号。”四年级陈凯文爸爸则写道:“过去总用‘男子汉就该坚强’要求儿子,如今学会用倾听代替说教,做孩子‘可以示弱的港湾’。”这些文字折射出家长从“管教者”到“理解者”的角色蜕变。


协同育人新生态:家校双向奔赴的实践样本

      本次活动突破传统家长会的单向宣讲模式,构建“学习-反思-行动”闭环:

     知识共建。张星杰老师结合医学与教育学视角,破除认知误区,提供可操作的干预方案;

     情感共鸣。家长通过作业坦诚育儿困惑,教师以“不批评、重体验”原则接纳不同完成状态;

     机制创新。学校与医疗专业机构深度合作,建立“观察-反馈-转介”联动机制,为早期心理干预提供支撑。

      六·一班马天宇家长感慨道:“心理讲座让我学会区分正常叛逆与异常信号,家校协同才能为孩子织就成长安全网。”


让成长作为家校的共同命题


     夹江县第二小学此次家长课堂,不仅是一场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革新。当家长开始用“共情”替代“焦虑”,用“协作”替代“单打独斗”,家校共育便真正迈向“共叙成长”的新阶段。


      正如夹江二小校长在总结中感言,“教育不是独奏,而是医、校、家、社共同谱写的交响乐。”未来,学校计划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家长成长体系,并探索数字化家校沟通平台,让协同育人生态持续焕发生机。(张菁、黄梓芮、王智容、医师报陈远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