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医中药

健康脱贫 不负重托:绵竹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伍启军援彝投真情 接力传帮带

点击数:1676│更新时间:2019-12-19 10:28:21│【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静默的老人,吵闹的孩子,色彩斑斓的彝族服装。从卫生院大门往门诊室走,只见并不宽敞的走廊两边坐满了候诊的患者,这构成了甘洛县斯觉镇中心卫生院的门诊景象。“伍医生,上次听亲戚说你的医术很好,我提前一个小时就来等你了。”“老乡,你是哪里不舒服?快到诊室来我看看。”这是在凉山州甘洛县开展医疗对口帮扶工作的医生伍启军经常会遇到的工作场景。
     作为绵竹市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伍启军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多年,擅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及现代微创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疼痛疾病。在2019年初跟随绵竹市卫健系统“传帮带”工程医疗队奔赴凉山州甘洛县,在斯觉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对口帮扶工作。
       暗下决心 让群众看病免受来回奔波之苦
     “来这里之前听同事说当地条件比较艰苦,来了后才发现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比想象的要多得多。这边气候比较干燥,不像绵竹空气湿润,饮食上开始不太习惯,还有交通和语言,这是最大的问题。但一想到自己肩扛的使命,再大的困难都必须克服过去。”伍启军说,当踏上这片土地后,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当地医疗条件的落后以及人员缺乏、设施设备简陋、治疗手段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彝族群众想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很难。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工作,伍启军与彝族群众一起同吃坨坨肉,学说彝语、唱彝歌......生活上的融入,让他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从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中,他了解到当地不少彝族同胞因受生活劳作习惯的影响,都患有颈肩腰腿痛的毛病,但由于卫生院条件有限,没有开展疼痛理疗项目,他们要么靠吃止痛药来缓解疼痛,要么坐车颠簸一个小时去县城治疗。为了不再让当地群众受来回奔波之苦,伍启军下定决心,一定要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改变这种现状。
       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群众家门口就医不再难 
     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伍启军发现卫生院里有许多捐赠来的红外线烤灯、火罐等医疗器具,但询问后得知当地医护人员根本不会使用。看着那么多医疗器具被闲置,伍启军决定让这批器具发挥作用。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全面分析,伍启军发现当地医务人员对中医药适宜技术不太了解,便决定先从最简单常用的中医拔罐开始教起。为了让他们尽快了解中医药适宜技术,掌握拔罐这项操作,在没有病人的时候,伍启军便召集大家进行培训,就拔罐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等反复进行讲解,并手把手指导操作。 
      “拔罐就能减轻颈肩腰腿痛,我们十分感兴趣,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一直没有机会接触。”斯觉镇中心卫生院医生阿木尔布(伍启军的徒弟)说,师傅将他积累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我们,让我和同事们不仅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有了新的认识,还能够独立进行操作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指导,斯觉镇中心卫生院相继增加了拔罐、推拿、红外线烤灯等治疗项目,充分运用”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治疗优势,解决群众在家门口看病的问题,慕名前来治疗的患者逐渐多了起来。“感谢绵竹来的伍医生,以后做理疗再也不用跑县城了!”当地的村民只要碰见伍启军,总会对他说句“卡莎莎”。(彝语中表达感谢的意思)
        授“鱼”更授“渔” 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 
    “突然碰到一个心跳骤停的人应该怎么办?如何正确实施急救?”日前,一场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活动正在田坝镇中心卫生院开展。伍启军通过讲解原理及技术操作方法、利用人体模型做操作演示等方式对当地医务人员进行了心肺复苏、创伤救护等培训。
     “田坝镇地处大山深处,距离甘洛县城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若遇紧急情况,田坝镇中心卫生院就是第一救助站,这里的医务人员就是一线的救助者。”伍启军说,甘洛县很多乡镇离县城较远,一旦发生急危重症或遇突发事件,群众就医非常不便。开展此次培训是为了有效提升当地医务人员的急诊急救水平,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抢救时间。
    “送人千金 ,不如授人一技。”伍启军深知培养本地医疗人才的重要性,为此,他结合自身专业技术,不仅为斯觉镇中心卫生院带来了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理念培养、查房带教、授课讲座等方法,传授最新骨伤骨病知识、操作技能,让医务人员们学技术、长才干。还不辞辛劳奔波于周边多个卫生院开展讲课、培训,全方位开展“传帮带”工作,努力提升甘洛县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在当地建立起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