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郫都区人民医院技术再突破,“人工肝技术”为肝病晚期患者带来福音!

点击数:459│更新时间:2021-06-30 12:05:49│【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学党史、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近日,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成功开展了“人工肝”新技术,效果显著,切实为肝病晚期患者带来了“重生”希望。

        

      “人工肝”技术,即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浆置换的治疗技术。该技术是一种新的血液净化治疗模式,通过将溶解在血液中的致炎物质或者是毒素被吸附到具有丰富表面积的固态物质上,实现从血液中清除炎症物质和毒物,达到改善肝功能,阻止肝细胞进一步坏死,以及暂时替代肝脏的一些功能,为肝脏恢复创造条件,防治各类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肝炎、肝脏胆囊肿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高胆红素血症。

      杨大哥(化名)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10多年,3个月前多次出现呕血症状,已在成都多家医院进行了治疗。今年5月中旬,杨大哥再次出现呕血伴全身黄染、乏力等症状,遂来到区人民医院就诊。经检查,患者血色素76g/L,总胆红素509.6umol/L,严重的贫血及胆淤情况,并出现严重肝功能衰竭进入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

      科室主任高见得知杨大哥情况后,立即组织科室CRRT治疗组长汪德聪主治医生和骨干成员对患者病情进行讨论,并给予积极抑酸护胃、保肝及促进胆汁排出、输血纠正贫血,改善凝血、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措施,但治疗后患者胆红素仍居高不下,肝功能衰竭症状明显。

 

     “肝脏具有合成和解毒的功能,是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重型肝病发作时,患者的肝细胞广泛坏死,导致肝脏生物合成、解毒功能严重受损,毒性物质不断堆积,其中血液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是就是一个显著特点,若不及时干预,将加重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死亡。”高主任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后说道,如果想让患者的胆红素指标恢复,肝功能衰竭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必须为患者进行双重血浆吸附(DPMAS)联合血浆置换的人工肝技术治疗。

     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在高主任的指导下科室先后为患者进行了两次“人工肝”治疗,治疗后复测患者总胆红素已下降至162.7umol/L,下降率达到53.91%,神志明显好转,全身黄染改善,血压趋于稳定,肝功能衰竭症状明显改善,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家属看到患者病情逐渐好转,高兴地竖起大拇指并连声感谢,同时对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的高超技术、贴心服务给予了高度赞扬!

      今年5月开始,四川省全面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大规模接种工作,郫都区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切实把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具体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派出疫苗接种及保障人员600余人次,共计为80000余人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筑起全区安全屏障。在高质量、高效率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的同时,医院还成功开展了“人工肝”技术,是医院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动力,聚力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表现,不仅极大方便了区内及周边地区患者的就医,同时也标志着医院危急重症救治技术水平迈入了新台阶。(高见、黄明星、医师报陈远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