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县域卫生

郫都区人民医院:每分钟心跳剩35次,仅重2克的“胶囊”起搏器让其重获“心”生

点击数:273│更新时间:2023-04-26 11:02:13│【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4月20日,一枚只有胶囊大小的新一代Micra双腔无导线起搏器,在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成功植入,让一名六旬老人重获“心”生。这不仅标志着医院心律失常诊治水平迈入国内先进水平,同时也标志着郫都区心脏起搏治疗从传统起搏器植入迈入无导线起搏器植入的“无线微创时代”。

老人频繁胸闷乏力,一查心率才35次

    60岁的曾大伯因胸闷、乏力到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经检查发现患者心率过慢,安静情况下心室率35次/分左右,且有明显的胸闷气短症状。

    经过各项检查,心血管内科专家刘天虎主任医师和余朝萍主任医师判断曾大伯符合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指征,但在检查中发现患者长期患有糖尿病,且合并糖尿病足,安置传统起搏器不仅伤口愈合差,还存在感染的风险,故考虑国际最先进的无导线起搏器。

无导线起搏器让老人重获“心”生

    余朝萍主任介绍,无导线起搏器实现起搏导线和脉冲发生器合二为一,通过血管即可直达心脏发挥作用。与传统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采用无导线、无囊袋,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起搏器的十分之一,外观形似“胶囊”,可以大大减少起搏器植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且无切口、无伤疤,患者在植入后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舒适度明显提升。

    4月20日下午,在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后,曾大伯被送入导管室。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刘兴斌教授现场指导,通过股静脉穿刺,历时30分钟,刘天虎主任医师和余朝萍主任医师成功将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到心腔内部。手术次日曾大伯便可下床正常活动,经测试,起搏器各项参数正常,术后第三天即顺利出院。

医保兜底,让大病患者生活重现阳光

    余朝萍主任介绍,“无导线起搏器”不仅让患者避免了传统起搏器的感染风险,还为不定时“罢工”的心脏保驾护航,而且目前该治疗已纳入国家医保报销范围,有了医保兜底,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手术基本没有伤口,恢复也很快,现在感觉很好,更重要的是整个治疗费用下来只花了几千块钱,心里这块石头终于放下了。”出院时,曾大伯对家门口医疗技术提升速度赞不绝口。(郫都区人民医院:余朝萍、黄明星;医师报陈远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