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精英

海拔3500米上的公共卫生服务

点击数:2042│更新时间:2013-09-11 07:35:48│【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海拔3500米上的公共卫生服务

    海拔3500米,对于没有进过高原的人来说,只是一个数字概念。高海拔、缺氧,冬天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在3500米上的地方开展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我们很难想象。

  进入9月份,海拔3000多米的四川阿坝县,气温已经下降到了4℃,阿坝县的很多牧民也准备将牧场从夏牧场迁移到冬牧场了。

  要赶在公宝措拉和阿旺拉姆迁移牧场前,为他们的孩子接种疫苗。6日上午,德阳在阿坝县援藏的卫生局干部田源在听说公宝措拉和阿旺拉姆即将要迁移牧场时,立即带上医务人员前往他们所在的折柯河沟夏牧场。

  公宝措拉和阿旺拉姆的家位于海拔3500米的查理乡额色玛村折柯河沟夏牧场,再过十多天他们就准备迁往20公里外的当柯河沟冬牧场。如果去了冬牧场,到时候下起大雪,给他们的孩子接种就更困难了。田源说一边提着工具箱上车一边告诉记者。

  阿坝县的游牧民居住点离医疗服务点都比较远,牧民很少将自己的孩子带去固定的卫生服务点接受脊髓灰质和麻疹的免疫接种。德阳在阿坝县援藏挂职阿坝县卫生局副局长的田源,就重点负责公共卫生及小儿脊髓灰质和麻疹的预防免疫工作。

  6日下午,记者跟随田源和医务人员梅雄辉、双语医生杨金,冒着细雨和刺骨的高原寒风,赶往额色玛村折柯河沟夏牧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翻越了海拔4000多米的阿依拉山,来到额色玛村。由于牧场没有通公路,我们步行了20多里草地,期间还艰难地走过了一段沼泽地,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海拔3500米的折柯河沟夏牧场。

  还没有接近帐篷,拴在帐篷外的牧犬就向着我们凶猛的吠叫起来。听见牧犬的叫声,阿旺拉姆和公宝措拉着孩子从帐篷里走了出来,呵停了牧犬,将我们引进了帐篷。阿旺拉姆和公宝措是两姊妹。阿旺那么是姐姐,有两个孩子,大的4岁,叫德杰卓玛,小的3岁,叫泽让卓玛。公宝措的孩子小一些,只有2岁,叫雄巴拉。

  阿旺拉姆告诉记者,她的丈夫常年在外,她每天要放牧70多头牦牛还要照顾孩子,根本没时间将孩子送去接种。当听说田源今天是专门来为她们的孩子做脊髓灰质和麻疹免疫接种时,阿旺拉姆连声说:卡卓,卡卓!(汉语:谢谢,谢谢!)

  一年来,他多次克服了高原反应,跑遍了阿坝县的21个乡镇场和88个行政村,步行了1300多公里的草原,为藏族儿童们进行接种免疫。双语医生杨金告诉记者,在田源的组织带领下,他们改变了以往坐等牧民们将孩子送来接种免疫的工作方式,采取主动下乡镇场,去村组,到草原帐篷点的方式,上门为农牧民们的孩子开展脊髓灰质和麻疹接种。

  田源告诉记者,开始许多农牧民们都不接受给自己的孩子免疫接种,需要做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有时为了做通一户牧民的工作,需要跑六七次。随着宣传的加强,农牧民们开始有了接种防疫的意识,工作也就越来越好做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阿坝县最远的乡镇来回要一天时间,而且牧民分布比较散,有时为一户牧民的孩子接种就会花上两天时间。到了冬天,气温下降了零下二十多度,进牧区接种难度更大。为了藏区孩子的健康,对我们来说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当谈到工作上的困难时,田源这样告诉记者。(新闻热线:08382228968)

  新闻面对面:

  记者:在高原上工作,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田源:高海拔,缺氧,刚来的时候都不适应,常常头晕、流鼻血;还有就是冬天气温很低,这对我们援藏干部来说是个挑战。

  记者:想不想家人?

  田源:还是很想,每天的工作非常忙,只有等晚上空了跟老婆打个电话,聊下在这边的工作和生活,还有最主要的话题就是我们的女儿。

  记者: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动力是什么呢?

  田源:到这边后,我们积极的适应当地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现在基本适应了这边的生活。我也是一个父亲,更多的是想在援藏的这两年里,把健康送给藏区的孩子。

  记者:你怎样看待自己的援藏之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田源:这次援藏之行虽然艰苦,但是能够为藏区的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做些事情,能够真正的帮助他们,我觉得很值得。来藏区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也学会了很多东西,这段经历,将成为我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