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疾控爱卫

省疾控中心:不为名不为利 为的是筑起健康大堤

点击数:1549│更新时间:2013-09-25 08:35:56│【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大灾之后无大疫、传染病发病率连续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免疫规划接种率达到95.16%以上、慢性病管理位居西部前列、包虫病和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我省在疾病预防控制上取得显著成就,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筑起一个坚实的堡垒。省疾控中心主任曾华俊告诉记者,我省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取得的成就,离不开长期奋战在一线的疾控人。
    9月17日下午,在省疾控中心的大会议室里,6位省疾控中心的先进典型代表正在做事迹报告,他们  为了确保群众的健康,在疾控中心不同领域、不同岗位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也向人们展示了省疾控人的风采。 
     长期扎根高原
     奉上青春与健康
     王谦是省疾控中心寄生虫防治研究所的专家,这位留法的博士没有像许多海归博士那样,穿着西装,来往于高端写字楼间。他工作的地方则大多是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在没有电、没有足够氧气、不能洗澡的草原上。
    在寄生虫防治研究所里,王谦和他的同事一道从事着包虫病防治的重任。石渠县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县,也是包虫病的高发区,为了有效防治包虫病,王谦他们需要经常到这里进行调查和监测。一年中要去四五次,每次去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到一个月,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季,不少地方已大雪封山,也不能阻挡出行。
     包虫病防治组一到高原,常常安营扎寨在草原上,由于没有电,只能靠发电机,有时还只能用手电照明。高原的氧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60%,有时连走路也会不时喘气,一到晚上又睡不好觉,但长期以来大家都坚持着,没有半句怨言。草原上没有手机信号,也不能往家里打电话,想念家人时只有看看随身带的照片。
    长期从事鼠疫防治和大骨节病防治的李富忠,与高原有着不解之缘,一年中几乎有一半时间在高原。在他看来,结婚几十年,他和爱人几乎还是过着单身的生活,一个在南充,一个在成都。“可能只有退休了,才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而在王谦心中,最愧对的是儿子,在读初中的儿子成绩不理想,身为博士的王谦一心想为儿子辅导,可总因为要出差而耽误。
     生活上的困难还好克服,大家最担心的还是高原对健康的威胁。王谦的一位女同事到达高原后,患上了急性肺心肿,刚开始还没在意,以为过一会就会好,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大家才赶快把她送到当地医院治疗,又送回成都进一步治疗。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治疗,至今她的白细胞也只有2000到3000左右,比正常人低了不少。
      不惧病菌危险
      与传染源“过招”

      在省疾控中心承担的各项工作中,无论是包虫病、大骨节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的防治,还是计划免疫、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都需要长期深入基层、深入村村户户,这注定了疾控人员都有一双“大脚”。而在这些工作中,有不少还需要对细菌、病菌进行分析监测,这也注定了疾控人员有一个不怕脏不怕臭的“性格”。
     对包虫病的防治,需要对狗粪进行检测,久而久之,在高原的包虫病防治组成员只要用手对路边的粪便轻轻一揉,便知道是狗粪还是别的动物粪,“要是在狗粪中发现了包虫病病菌,那种喜悦不亚于中了奖。”王谦说。
      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邱波说,在防治血吸虫病时,需要收集人的粪便,而且常常一个月要对9000人份的粪便进行分析。哪怕是在炎炎夏日里,收集起来的粪便散发出恶臭,连当地人都退避三舍,但疾控人员却要对这些粪便近距离接触,进行逐一的检测。一次在收集了人的粪便后,疾控人员正在进行检测,路过的村民看到年轻漂亮的城里女孩在分析粪便,不由地发出感慨:“天天与屎打交道,这女娃儿咋嫁得出去哦?”
      规划免疫也是重要的防病手段之一,而它同样是十分艰苦的工作。在省疾控中心的规划免疫所里,只有2名男性,其余的16人全是女性。按照要求,省疾控中心除要对各市州的接种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外,他们每年还对基层的接种情况进行抽查。今年以来,他们就前往6000多个孩子的家里,对接种情况进行逐一核对。哪怕山再高、路再难,为了不漏掉一个孩子,女同事也得走上10多公里的崎岖山路。有时好不容易找到了,家里却没有人,只得过几天又去,迷路、被狗咬的事也常常发生。“干疾控这一行,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群众的健康服务。”王谦说,这是所有疾控人的心声。
      边远山村里开课
      为村民送健康

      8月17日,在德阳市罗江县万安镇芒江村的村委会会议室里,一堂关于“饮水卫生与洪涝灾害后环境卫生处置方法”、“儿童营养及成人膳食指南”的生动健康讲座吸引村里的38位村民。讲课的是省疾控中心环卫所副所长朱鸿斌和食卫所副所长刘祖阳。“我有高血压,该吃些什么东西呢?”、“洪灾后井水还能不能喝?”村民们的一个个疑问,在现场就得到了专家的解答。
      省疾控中心作为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单位,联村帮户活动联系村为罗江县万安镇芒江村。如何才能为这边远的山村村民们办点实在的事?7月30日,中心主任曾华俊便带领党员干部、专家前往芒江村开展前期调研工作。在实地查看、收集和了解当地相关情况后,形成联村帮户活动初步方案。截至目前,中心已派出6批次党员干部、专家到芒江村开展联村帮户工作。
     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吴先萍告诉记者,结合工作实际和芒江村具体情况,省疾控中心主要从五方面为芒江村提供帮助和支持,即实践课堂教育及健康知识宣传、村委会及卫生室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及卫生防疫、灾区及困难群众帮扶、重点疾病防控及能力建设。
     不久前,芒江村的部分组刚刚遭受过洪涝灾害,群众的饮水安全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8月11日一早,省疾控中心的专家便赶到了芒江村,开展水质常规指标检测。专家们采集芒江村受灾抗旱井水6个、饮用山涧水临时用水点3个末梢水样,检测34个项目;针对该村长期红尘找水水质未作检测的现状,还按东、西、南、北、中布5个点采集水样,共检测36项指标,一直忙碌到将近下午两点才完成14个采样点的采样工作,又立即赶回成都将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确保村民饮上安全干净的水。
     为了让村民有一个舒适的活动场所,他们又专门从成都购买了3台空调和一台发电机,安装在村活动室里,还为村卫生站安装健康小屋,配备自动血压测定仪等,动态监测健康指标,方便村民了解自己健康状况,进行自我保健,预防慢性病。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接受最新的健康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