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中医中药

犍为县中医医院多学科联手成功救治车祸致脾破裂危重患者

点击数:18│更新时间:2025-05-09 09:35:30│【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近日,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抢救在犍为县中医医院上演。37 岁的潘某琴女士在骑电动车时不慎撞上电线杆,导致全身多处严重受伤,生命危在旦夕。情况紧急,医院急诊科第一时间展开紧急处置,外科、ICU、骨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团队火速集结,紧密协作,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和救治。在这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中,医护人员凭借精湛的医术和无畏的担当,全力以赴与死神搏斗。经过不懈努力,患者最终转危为安,顺利康复出院。此次成功的救治,不仅彰显了犍为县中医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的强大实力,也体现了医护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

惊险手术,成功止血救命

      潘女士由120紧急送至医院时,已呈现出左肩、胸部以及腹部的剧烈疼痛症状,且意识模糊。急诊科迅速启动创伤急救绿色通道,快速完成了CT检查。经检查,确诊潘女士为“创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左锁骨及肩胛骨骨折” 等病症。

       此时,患者的血压已降至极其危险的水平。由于腹腔内存在大量出血的情况,其生命体征急剧恶化。外科团队对病情进行了迅速而全面的评估。脾破裂作为腹部闭合性损伤中极为凶险的急症之一,鉴于患者的危急状况,外科团队果断决定实施急诊剖腹探查术。

     手术过程紧张而关键。术中观察到患者脾窝内有血凝块形成,脾窝至脾脏膈面横断处存在活动性出血,同时左肝出现裂伤并伴有渗血现象。经评估,患者的出血量高达3000毫升,这一出血量相当于人体全身总血量的60% 。鉴于脾脏损伤程度严重,已无法保留,手术团队实施了“全脾切除术及肝破裂修补术”,并留置三根引流管,以确保术后引流通畅,预防术后积液等并发症。由于失血过多,患者出现了重度贫血、混合性酸碱失衡以及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在此期间,手术麻醉科团队全程严密监测并全力支持,通过快速输血、补液等措施,维持患者的循环系统稳定。最终,手术成功止住了致命性出血,为后续的进一步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ICU接力,稳定生命体征

      术后,潘女士转入ICU接受进一步抢救。此时,她面临失血性休克后多器官功能维护、感染防控等严峻挑战。ICU团队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持续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依据实时数据精准调整呼吸机参数、输血方案,并制定针对性抗感染治疗措施。治疗期间,团队共为其输注5次红细胞、血浆等血液制品,逐步纠正贫血与凝血功能障碍;针对电解质紊乱,采用个体化补液方案,促进内环境恢复稳定。

     经过4天不间断的精心守护,潘女士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得以顺利转回外科病房。在外科团队的悉心护理下,其腹腔引流液逐渐减少,感染指标持续改善,伤口愈合状况良好,为后续骨科手术创造了必要条件。

骨科手术,康复科助力康复

      待潘女士病情稳定后,骨科团队即刻接力,开展左锁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由于其合并多处创伤,为避免二次损伤,手术需在确保患者全身状态平稳的基础上进行。术中,骨科团队凭借精湛医术,精准复位骨折断端,并成功植入钢板。术后,患者左肩关节活动度得到显著改善。

     康复阶段,康复科及时介入,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通过物理治疗与针对性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在多学科团队的协同努力下,潘女士最终以良好状态康复出院。

多学科协作,彰显救治实力

      潘女士的成功救治,是犍为县中医医院多学科协作模式的典型范例。通过多学科定期会诊、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在关键的脾破裂救治阶段,急诊科与外科紧密配合,以争分夺秒的“黄金时间”响应机制,为患者赢得生机。外科团队凭借高超的手术技艺,成功实施全脾切除术及肝破裂修补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此后,ICU团队通过精细化管理,保障患者度过术后危险期;骨科团队开展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实现功能重建;康复科制定个性化方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各科室接力协作,共同推动救治进程。

      此次救治不仅彰显了犍为县中医院在创伤急救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更体现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坚守。医院将持续优化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不断完善创伤急救体系,为更多危重创伤患者筑牢生命防线。( 周霞、医师报陈远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