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融媒发布

主动作为 争先进位 奋力开创攀枝花医疗卫生工作新局面——在2014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点击数:2540│更新时间:2014-04-17 09:17:27│【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主动作为 争先进位
奋力开创攀枝花医疗卫生工作新局面
——在2014年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市卫生局长、党委书记    徐  翠
(2014年4月1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是在全省、全市深化卫生计生改革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13年全市卫生工作,研究分析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2014年卫生重点工作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会议,沈钧常委、建明副市长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
2014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者将以超常的举措、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人口计生委、市卫生局向长期以来给予卫生、计生工作大力支持帮助的各位领导、各部门单位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代表卫生局报告工作。
一、2013年全市卫生工作回顾
2013年是全面深化医改五项重点任务的攻坚之年。全市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履职尽责、不畏艰辛、超常付出,为维护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751.21万人次,比上年增加55.76万人次,增长8.02%;出院人数27.36万人,增加3.29万人,增长13.66%。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79.17/10万,同比下降15.54%,低于全省传染病平均发病率14.58%,创历史新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11/10万,同比下降31.28%;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6.12‰和8.51‰,同比分别下降20.42%和16.57%。2013年,成功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累计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中心9家,排名全省第二。
(一)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建设有力推进
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是一个艰巨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解决制约医疗卫生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重要举措。2013年7月召开的市委九届五次全体会议提出打造区域卫生高地,为全市和周边地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为卫生系统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我局加大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的力度,开展卫生工作大调研,深入全市卫生系统和我市周边的楚雄州、大理州、丽江市、凉山州地区以及北京、广东等先进地区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研,摸清我市和周边区域卫生事业发展状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在调研考察,座谈研讨、论证评审的基础上,形成了《攀枝花市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规划(2013--2020)》,为下一步推进高地的打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医改取得明显成效
全市5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执行药品零加成政策,年内减少药品加成费用616万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从2012年的290元提高到340元,参合人数48.41万人,参合率达99.36%;全年基金支出1.73亿元,惠及60.84万人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77.54%,实际补偿比达62.06%,农民受益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得到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年累计采购基药价值3600万元,同比增长48%;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均次药费同比分别下降12.7%、14.5%。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激励机制初步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量逐步上升,职工积极性得到调动。
(三)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和“服务百姓健康行动”活动,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全面加强、医德医风全面改进、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通过开展“质量万里行”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行动,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行为进一步规范,门诊和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比例明显下降。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力度加大,3个专科通过省级医学重点专科建设立项评审,1个医学重点专科通过省级验收;市级科研立项36个,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个,三等奖8个。心内科、急诊急救科、眼科、儿科等25个市级质控分中心相继建立。继续实现全市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和自愿无偿献血达到100%的“双百”目标,确保了无偿献血工作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开展“万名医师”、城乡对口支援、牵手强基层活动,选派164名城市骨干卫技人员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60个基层受援单位从人才、技术、设备、管理、培训等方面给予帮扶,构建逐级纵向合作机制,基层医疗机构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通过帮扶县级医院的门诊、住院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7.3%和21%。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积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清理专项整治行动和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累计查处取缔无证行医93户次,医疗服务市场监管得到加强,行业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
(四)公共卫生服务再创佳绩
通过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实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目标责任制、强化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等措施,公共卫生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79.17/10万,同比下降15.54%,低于全省传染病平均发病率14.58%,创历史新低。认真落实艾滋病防治目标责任制,全面完成国家防艾工作考核指标。全市报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米易县建成全市首个免疫规划数字化门诊,西区成功创建省级结核病防治示范区,我市在全省率先达到消除疟疾标准并成为全国第一个以市为单位通过考核验收的城市。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2.17%,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53.5%、42.3%,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降消项目顺利实施。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9.84%,产前筛查率达64.33%,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分别提高到了95.4%和95.45%。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11/10万,较2012年下降31.28%;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6.12‰和8.51‰,较2012年分别下降20.42%和16.57%。加强了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学校卫生监督力度,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药制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全年累计行政处罚152起,较2012年增加58%。积极开展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及时有效处置仁和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共派出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人员6批62人赴“4.20”雅安灾区对口支援,确保了驻点区域无传染病暴发流行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大力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全市新增省级卫生乡镇4个、省级卫生村46个。加强行政审批工作,市卫生局政务服务窗口现场办结率、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五)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药适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县级中医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全市93%的乡镇卫生院、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中医科(室),10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开展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量达到40%以上;中药在新农合中的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市传染病医院承担的“四川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先后收治病人达240例。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治未病”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肺病科”被省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四川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全市已建成的国家和省级中医重点专科达到6个,在建的国家和省级中医重点专科3个。积极推进米易县、盐边县中医医院创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工作并取得阶段成效。
(六)重点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按计划完成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居民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市中心医院第二住院大楼顺利投入使用,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住院大楼、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医技办公综合楼、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主体封顶并内外装修,攀西职业病防治中心主体建设进展顺利。列入2013年全市急难险重任务的花城新区医院项目场平工程开工。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方案已初步形成。争取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75个,其中县级项目1个,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建设74个。仁和区人民医院整体搬迁投入使用。通过学习考察、组织研讨、完善规划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划,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在4家惠民医院实行了“十免、十减、两优惠、一方便”的惠民措施,全市有5674人次享受惠民政策,减免费用19.36万元。由我局承担的参合老年人健康体检等12项民生工程项目全面完成。
(七)卫生发展保障更加有力
1.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以人为本,结合卫生实际,大力开展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三大主题”教育活动和“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活动,面向社会公开承诺4项重点工作,全部得到有效落实,荣获全市“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及“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为推进全市卫生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2.党风廉政和卫生行风建设得以深化。坚持“一岗双责”和“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严格执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纠风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相关规定,治理“四风”问题见到明显成效。反腐倡廉建设和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深化,市三医院被命名为了全市首批廉政文化示范点。认真开展建设“五型”机关、争做“五型”干部活动,狠抓典型案例教育,用鲜活的教训警示干部职工,切实提升“三种能力”,努力做到“三不伤害”。积极构建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监察平台,接受上级和群众监督。加强对项目建设、设备采购、药械购销等重点工作的专项督查,着力抓了守规提醒。全力开展“你我心连心·共圆健康梦”优质服务主题活动和政风行风满意度测评工作,竭力提升群众满意度。我局在2013年37个市级部门发展软环境测评中的排名位居第27位,较上年度上升了8位;市卫生监督局在21个市级执法机构发展软环境测评中的排名位居第2位,较上年度上升了7位;在全省首次开展的第三方对21个市州卫生局政风行风建设综合满意度测评中名列第5,其中服务发展位居全省第一。
3.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了23名后备干部的选拔工作,选派26名卫生干部人才参加省上培训。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急需紧缺卫生人才159名。引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38名。先后引进3名外国专家到攀指导,聘请5名特聘专家定期到攀医疗开展技术指导。新增8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年培训15名全科医生,有370名学员正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8540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选派39名民族待遇县(区)在职卫技人员参加专科学历教育免费培养。结合木里藏区卫生实际,加强沟通与帮扶,援助木里县医院微创泌尿外科等卫生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4.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实施,市级数据中心建立运行,卫生信息专网初步构建。在完成仁和区试点应用的基础上,东区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启用该系统。数字化医院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7家二级以上医院接受了省厅数字化医院的评审。医院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市中心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医自助终端投入运行,群众就医更为快捷便利。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攀枝花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划初步完成,卫生信息化工作交流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卫生信息化人才储备进一步增强。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倾力推进卫生事业新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更是我们卫生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全市卫生系统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敢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全市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全面把握新形势对卫生工作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等作出了安排部署。《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对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相关领域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强调,要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区域医疗卫生高地。这些形势和政策不仅为全市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更是我们加快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深刻认识卫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攀枝花卫生事业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近年快速发展,已在川西南滇西北地区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随着攀枝花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攀枝花卫生事业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一是医疗服务供需矛盾还比较突出。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以及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有效辐射周边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上规模、上档次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的服务能力尚不够强,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还未得到满足。三是卫生投入尚显不足。虽然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支持力度较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卫生投入仍需加大。四是公共卫生形势严峻,实现“病少发”任务艰巨。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生产生活环境和方式的改变,各类健康危险因素交织,多重疾病威胁并存,给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应急带来新挑战。五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卫生人才队伍这个“短板”已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影响到卫生服务效能。六是重点专科建设和领军人才方面存在差距,综合医疗机构独立的核心竞争优势不突出。七是医院建设与管理和现代化医院的要求还有差距,卫生信息化建设滞后于现代医疗卫生管理和发展需求。八是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政策配套不够、实施难度大。九是我市面临省内同级市州和川西南、滇西北区域的凉山州、楚雄州、大理州、丽江市等市州卫生事业发展的挑战,他们发展的势头强劲、大手笔、高起点、后发优势明显。
(三)准确把握医药卫生改革的规律和特点
医改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我们必须立足市情,从实际出发,把握好医药卫生改革的规律和特点。
一是在医改理念上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中央将维护和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健康权益作为新医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明确了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是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载体,政府必须增加财政投入,破除以药补医,让人民群众共享医改惠民成果。
二是在医改路径上坚持从基本入手、从基层改起。把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基本的和非基本的。基本的医疗服务、基本的医疗保障、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应该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调节和监管,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是在医改目标的设计上,要注意处理好群众受益与医务人员满意的关系。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推动发展,都要始终坚持把广大人民群众受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增进群众健康福祉,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与此同时,也要切实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党和政府得民心、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得发展的多赢局面。
三、主动作为、争先进位,切实抓好2014年各项工作
2014年全市卫生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为主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抓手、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践行“主动作为、争先进位、管理到位、服务出彩”的全市卫生工作主题,努力推进全市卫生事业跨越发展。
(一)全面深化医改,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1.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首先,巩固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做到“三个坚持、三个加强、两个确保”:坚持全面取消以药补医、坚持完善财政补偿政策,坚持正确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强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县级政府“兜底”责任;确保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确保医院正常运转和发展。其次,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今年,米易县、盐边县县级公立医院纳入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仁和区人民医院纳入我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主要任务是:一是推进县级医院对上对下形成纵向医疗联合体,通过技术合作、人才流动、管理支持等方式,着力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和促进县域医疗协调发展。二是综合运用医保、财政、价格、管理和宣传等手段,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三是以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为重点,以体现医疗技术劳务价值为导向,调整完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促进县级医院规范诊疗行为和加强成本管理。四是完善绩效工资政策和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以服务数量、质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医疗服务考核评价机制。第三,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主要任务是:一是优化城市医疗资源布局,大力提高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着力提升医疗服务和加强医患沟通。二是强化与基层联动的预约挂号,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保障政策,发挥大型公立医院在分级医疗制度建立中的关键作用。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和远程医疗服务,推动建立大型公立医院引领的纵向医疗联合体,促进优质资源延伸和服务基层,完善市—县(区)—乡—村四级医疗卫生联动协作机制,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四是加强对公立医院医药费用的监测与督查,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五是加快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重点抓好医院“三化建设”:信息化支撑医院现代化,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加大医务公开力度;医护工作标准化支撑医疗行为规范化,提升医疗质量和水平,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全面实施医院精细化管理,彰显医院人本理念和人性化服务能力。六是加快推进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和医疗责任保险机制,严厉打击暴力伤医等违法犯罪行为,净化医院环境,保障医院正常诊疗秩序。
2.不断提升新农合保障水平。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90元。参合农民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门诊费用报销比分别达到75%、60%,住院实际报销比达到63%。做好新农合与基本医保、重大疾病保障、民政医疗救助的衔接,有效降低大病医疗费用负担。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初步实现新农合与居民医保整合运行,力争使新农合初步实现市级统筹,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加快推进新农合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优化新农合补偿方案,加大支付方式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其引导就医流向和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的双重作用,严格限制新农合患者昂贵药品和非报销费用比例。加强新农合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确保基金管理和使用规范。
3.巩固扩大基层医改成效。一是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成果,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二、三级医院使用基本药物占药品总金额比例分别达到50%、35%以上。鼓励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二是健全基层运行新机制。全面落实政府财政补偿、一般诊疗费、公共卫生经费等保障政策,完善编制管理、岗位聘用、绩效考核等制度,进一步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积极推进县乡联动和乡村一体化管理改革试点,推动村医各项补助政策的落实,与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推进村医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三是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提高随访质量,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60%和50%。力争创建1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示范县。四是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工程。积极落实城乡对口支援工作。年底全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率都提高到90%以上,加强基层卫生整合,推进县招乡用、乡招村用人事管理机制建设,使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在学历、职称、执业资格和岗位技能四项执业素养方面进一步提高。
(二)健全服务体系,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是有效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提高医疗质量和改善服务为核心,探索医院编制管理使用备案制,着力解决医院超负荷运行和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问题。推动城乡医疗整合,在城乡对口支援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城市大医院与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形成纵向医疗联合体,推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制度的落实,使医疗服务切实便民惠民。
二是促进社会资本办医。大力扶持和发展社会办医,在技术准入、职称评定、设备配置等方面落实公平对待政策,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鼓励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发展健康服务业,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借力我市阳光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构建健康服务新业态体系。
三是提升中医服务能力。认真贯彻落实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政策,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名医、名科、名院”战略,积极推进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重大疾病和中医“治未病”工程。大力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室)标准化建设,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督促综合医院的规范设置中医科室,加强中医类别医师执业范围的管理。鼓励各县(区)和综合医院创建国家、省中医工作先进单位。协调省中医药管理局做好对米易县、盐边县中医医院的等级评审工作。开展第三届攀枝花市名中医评选,加强名中医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着力推进花城新区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迁建、攀西职业病防治中心建设;大力促进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市中心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大楼投入使用;加快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60个村卫生室、14个乡镇卫生院、1个疾控建设项目进度。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和实验室,不断提高卫生科研水平。
(三)加强公共卫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一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落实国家《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化指导意见》,全面推进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和等级评审。二是强化重点传染病防控。认真落实重大传染病目标考核指标,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报告和督导制度,全力保持全市传染病发病率稳中有降。三是增强卫生应急能力。完成“120”医疗救援调度系统升级改造和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工作,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早期预测预警能力。加强鼠疫、人感染H7N9禽流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完善物资储备机制,加快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现场救援能力。四是加强卫生综合监督体系和能力建设,延伸卫生监督工作领域和范围,全面加强医疗服务、生活饮用水、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监督以及涉水产品、消毒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工作,监督覆盖率达100%。五是提高妇幼健康水平。开展妇幼健康服务年活动,全面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剖宫产率较2013年下降5%以上。六是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为创建健康城市奠定基础;全年争创4个省级卫生乡镇、20个省级卫生村;完成8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建任务。
(四)强化监督管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和水平
一是深化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落实好《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通过优化流程、改善服务、预约诊疗、人文关怀等措施,为百姓提供温馨的就医环境。二是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医疗机构评价体系和执业信息公示制度,加大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控费力度,推进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废物管理。完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建设,为全市人民提供快捷、优质的医疗急救服务。三是加强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管理,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五)抓好统筹兼顾,增强卫生事业发展支撑保障
1.切实加强市、县区级卫生行政机关作风建设,增强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两级卫生行政班子及成员,要通过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受教育、明思路、强能力,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即切实准确把握好上级有关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强化执行力,用好、用够政策推动发展。另一方面,要深入一线沉底抓调研,查实情、明需求、办实事、解难题,倾力抓重点、破难点、重落实、促发展。各级卫生机关干部要既当指挥员,又当运动员,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去落实,一个难关一个难关的去闯,定了就干,干就干好,集小胜为大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加强党建和行风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以及国家卫计委“九不准”,抓好“一岗双责”,实行“一案双查”, 开展“你我心连心·共圆健康梦”和“以案促廉警钟长鸣”专项活动,推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和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建设,健全完善反对“四风”的长效机制。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队伍在推进医疗卫生高地建设和深化医改中的支撑作用,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激励引导教育卫生人才服务基层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卫生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出台《攀枝花市2014-2020年卫生人才规划》。启动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作。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的指导意见》,激励优质卫生人力资源下沉。探索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充分发挥市卫生培训中心的作用,抓好培训的统筹管理。推进继续医学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加强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建设和质量控制,全面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和转岗培训。妥善协助做好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工作,确保机构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4.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攀枝花市依法治市规划(2014—2020年)》和依法治省(市)2014年工作要点,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卫,结合“六五普法”、“法制宣传日”、“法律七进”等活动开展好依法治省(市)宣传。健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和卫生干部职工学法制度,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普及。做好重大行政许可、重大行政处罚的听证、备案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深化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
5.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卫生信息化发展步伐,进一步修改完善《攀枝花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快推进攀枝花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推广卫生监督电子信息化建设工作,深化卫生惠民便民行动,提升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
6.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宣传队伍建设和宣传阵地建设。丰富拓展宣传阵地和平台,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舆情监测和处置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能力。加大医改新成果、新经验等重点工作宣传力度,传播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同志们,做好全年的卫生工作,实现“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建设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开好局、起好步,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全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和广大卫生工作者务必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谋大局、做实事、求实效,为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的医疗卫生保障,努力开创卫生改革发展新局面。
相关推荐